close

你用什麼樣的框框看孩子?()

  多年來在談親子溝通時,都會提到溝通的障礙,其中一個是:

  1. 每個人看人或事情的「框框」--框框可以是正面的,也可能是負面的。

**應用在親子關係上如:孩子做功課,總是拖拖拉拉,

當你心裡有個念頭:「我的孩子就是懶惰,才會故意拖拖拉拉,不好好做功課。

那你已經不自覺帶著一個框框了。

*如果有天孩子在外面淋到雨,回家說:「我頭好痛,沒辦法做功課!」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 在「懶惰」框框作用下,你很可能認定:「你純粹就是在找藉口,不想做功課。」,

忽略也許孩子真的是身體不舒服。所以如果你對孩子有很刻板的印象,

有時會失去正確的判斷,跟孩子之間的了解不夠確實。

 

2.用框框看孩子,必然「心想事成」--比卡龍效應

另一個心理現象是,當你的框框是負面時

不自覺的,你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~「符合」這些條件的行為,

而對孩子其他好的行為視而不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例如:在你的框框裡,孩子是「懶散、不認真的小孩」,

那麼你很可能會一味的指責他做功課時拖拖拉拉,

忽略了孩子照顧妹妹的貼心行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因為你的框框,讓你看不到孩子的「全面特質」,忽視孩子的「正面行為」,

卻又把負面行為加倍放大

久了,你就會真的有一個「不負責、懶惰、拖拖拉拉的孩子」,

因為你的孩子是不會讓你失望你怎麼看他、他就怎麼做給你看

 

3.這種現象,在社會心理學上稱為「期望效應」:

當我們預期某人會怎樣說話、做事、反應,並基於這個期望而與之互動時,

常常會造成對方的回應一如我的期望,

就會得出結論: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。

 

例如:有個媽媽的框框:「兒子是不講理的孩子」,

每當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,媽媽就會生氣的回應:「你又在鬧!」、「你為什麼跟我頂嘴!?」、

「你的態度怎麼這麼粗魯!?」。

而當媽媽那樣回答時,孩子也會很沮喪,

我只不過表達我的想法而已,為什麼要那麼生氣罵人?

所以他很生氣的回應:「為什麼都要聽你的!」   

  聽到兒子這麼說,媽媽更加覺得自己的看法是對的,

無理取鬧,真是個不講理的小孩」,溝通管道也就此打住了。

 

如果父母帶著正面的框框看待孩子

--說話的語氣、內容就會是支持正向的

以及會表現出愉悅平靜的表情,溝通無形中也會是正面的 

 

4.有意識的反省自己的框框:

在親子溝通上,框框是很重要的關鍵,

父母要常常反省並自覺,自己是用什麼樣的框框在看孩子。

 

如果我們的框框是正面的,溝通當然沒有問題

因為你可以用很愉快的心情很理性的方法去溝通

 

可是一旦你的框框是負面的,那就會是溝通的一個大障礙。

所以對孩子產生負面的感受時,有時不一定是對方的問題,要反省一下:是不是自己已有成見?

 

**我給父母的建議是:

寫下孩子好的行為,貼在冰箱上,每天讀一遍,調整自己的框框。

希望藉由正面的框框,讓親子之間的溝通可以通暢無阻。

 

5.親子的互動式互相的”—

*不只父母看孩子有框框,

同樣的,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動經驗裡,也會形成一個框框在看爸爸或媽媽。

 

當孩子用負面框框看你時,他也會把和你不愉快的事情放大,而忽略或完全無視你對他的付出和愛。

 

**基本上,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

他做錯事時,就不敢說或不肯承認

到了青春期,更不會分享想法。如果你也因為他的行為,掉入情緒反應,

用負面的框框解釋他的行為,親子間就會產生惡性循環。

很多父母很感慨:孩子不知父母辛勞,不懂感恩。 

 

**問題在:如果孩子的框框是:「媽媽常常生氣!」、「爸爸很兇不關心我!」,

或「爸媽很不講理」、「爸媽偏心」、「爸媽對我不公平」的時候,

在日常生活中,

他也會容易把焦點放在:生氣的、罵他的、偏心的言語行為上,而忽略你的愛。  

 

(未完待續~~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紅蘿蔔#c980810 的頭像
    紅蘿蔔#c980810

    ^_^紅蘿蔔與小蘿蔔們的窩(113年)^_^

    紅蘿蔔#c98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