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小高年級生~「轉大人」的身心與學習準備》上集
引用自《親子天下雜誌~學做好爸爸》
//感謝小韻媽咪打字/( )部分為阿琪的心得
一、生活準備: 關注前青春期身心變化
邁入高年級後,孩子 的身心發展開始有明顯變化,孩子對同儕重視度也升高。在這段「轉大人」的前青春期,加上更具挑戰的課業內容,高年級導師提供以下建議,讓孩子坦然面對身體、心理與學習的轉折:
1.鼓勵展現專長
在步入國中之前,高年級是還能自由揮灑才藝與特長的黃金階段。若家長發現孩子並不熱中課業,應鼓勵孩子展現其他專長,不論多小的比賽或活動都別輕易放棄,讓孩子從自我肯定中獲得信心。(放手讓孩子 做主、嘗試,大人陪伴與引導避免走偏即可。)
2.留意生理變化
現在孩子因飲食西化發育較早,出現第二性徵的時間也普遍提前,學校則多在四、五年級時,會進行健教或性教育相關課程。但若女孩身材較高或豐滿,最好提前告知相關知識,選購合適內衣,提醒攜帶生理用品,忘記時,可求助學校健康中心。
3.正面看待異性交友
這個階段逐漸對異性產生好奇,六年級會更為明顯。有些孩子對心儀對象甚至會以跟前跟後、寫紙條等方式表達好感。通常學校對同學彼此欣賞並不會以懲罰記過的方式禁止,但會提醒孩子,現在自認的「愛」或許只是「非常喜歡」,而且可能隨年齡而有不同感受。有些老師會請孩子回想,小時候酷愛的玩具或衣服,現在是否還那麼喜愛?透過自身經驗的今昔對照,讓孩子思索「喜歡」或「愛」的意義。此外,有些孩子可能因好奇而拉彈異性內衣肩帶、開言語玩笑等,家長、(老師)可伺機提醒兩性相處的尊重合宜舉止。
4.留意友誼群體歸屬
高年級孩子較重朋友,也會出現三、五位同性好友自成一群,穿類似衣服、拍照比相同姿勢的情形,女孩尤其明顯。這是青春期前期友誼的正常發展。在這個階段,沒有群黨歸屬的孩子會特別感到寂寞,到了青春期後期,這類需求不再這麼明顯,只要有一位知己,通常就不會感到困擾。
◆根據高年級導師觀察 孩子人際關係通常會受三方面影響:
一、孩子個性是否和善、容易相處?
(例如~~孩子是否:禮貌溫和? 風趣幽默? 有愛心感恩知足?
遇挫折不抱怨、不愛計較?有自信也肯定別人?會體貼、善解別人?)
二、個人衛生、整潔習慣是否良好?(服裝儀容、座位與自身物品整齊)
三、與看待課業態度有關、能否與他人合作分享?
(越認真、謙虛,願意助人與分享,越受歡迎。)尤其高年級有不少分組活動與作業,若孩子找資料、討論、做報告的態度懶散,(或只想靠別人做自己不付出),也會影響其他人的同組意願。